作者:宋潇 9月2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6年的13个增补专业,其中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代码670411,属于教育与体育大 ...
作者:宋潇 9月2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6年的13个增补专业,其中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代码670411,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下的体育类。对此消息,有人质疑,有人欢呼。(9月8日《新京报》) 曾经“饱受诟病”的电子竞技,如今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春天”,可通往“春天”的列车似乎才刚刚准备起航,就被质疑的人群逼停在了原地。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无可厚非,可如果总抱着习惯性质疑的态度,对新生事物的实践过程则有百害而无一利,也就是说,看待“电竞进高校”,绝不能像以往的一味否定。 梳理此事的舆论反应不难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电竞进高校不靠谱,少部分认为需要给电竞进高校一点时间,两种极端化的观点,实则反映出对“技能型教育”的固有偏见。一直以来,电子竞技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即便是在近年来,电子竞技行业发展十分迅猛的态势下,这种质疑也未见好转。 质疑可以,但盲目质疑却不可取。当前的电子竞技行业,早已不是几年前的不瘟不火,在高校联赛层出不穷的同时,有关电竞话题的深入思考,也早已抽离以往的“玩玩而已”的思维,进入到了一个行业前景探讨的层面。因此,在探讨电竞行业是否“不务正业”时,有必要搞清楚,电子竞技和传统的玩网络游戏是有差别的。 可以说,电竞行业迎来转型,有客观原因,也有其主观优势。一方面,中国的电竞行业迎来新的转折点,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电竞市场,这是电竞行业赖以兴立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竞玩家成为了专职的电竞选手,也为这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当然,传统的分析观点会认为,电竞行业不需要过多知识补充,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断链逻辑。 应看到,电子竞技进高校是顺应市场前景的应有产物。站在高校教育的角度,这一调整能够更好的提升“新兴专业”之间的联动关系,比如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的联动;站在市场扩充的角度,一个行业的准入也会带来更多的利润,诸如减轻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等等,也是电竞进高校的有益之处。 当然,没有专业基础,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导致产业规划和发展不清晰,也是电竞行业发展的“绊脚石”。正因如此,相关专业的学校招生时就应及时采用学生筛选机制,选拔优秀的专业型人才,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为这一行业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拔标准,建立更专业的行业规范和发展规划,则是当前“电竞进高校”不容忽视的大事。 由此可见,看待“电竞进高校”,别急着否定它,更多的,是应该保持一份客观审视和理性支持,给予其应有的发展空间和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