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商业的未来!”正当全球网民对互联网“免费”大潮欢呼雀跃时,中国的“3Q大战”给了人们当头一棒。我们第一次发现:免费的东西原 ...
谁动了你的数据? 在“3Q大战”发生的同时,国际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也正在和Google进行一场暗战。先是 Facebook宣布拒绝向Google提供用户数据,同时与Google最大竞争对手微软搜索引擎Bing签订用户数据合作协议,之后Google就开始阻止Facebook及其他网站获取自己的用户信息。 Android资深开发者屠程远是一个Google的敏锐观察者。在他看来,Google此举只是在给Facebook设置障碍,防止Facebook把Gmail的用户都拉走。“但我认为Google的用意更为深远,它的目的是为传说中的Google Me服务铺路。” 无论是“3Q大战”,还是Google与Facebook,虽然这两场斗争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而且表象可能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本质却都指向用户数据信息。 剑指用户数据 今年6月,美国社交新闻网站Digg创始人Kevin Rose在一则Twitter信息中写道:“一个大传闻:非常可靠的消息来源称,Google即将推出可挑战Facebook的服务,名为Google Me。”屠程远分析说,从目前所透露出的一些信息推测,Google Me初期是要为自己所有的核心产品都加上社交中间层,并试图模拟用户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网络,让用户通过一个统一的社交中间层去访问不同的社交网络。而这个中间层在实现上除了需要连接Google自己的产品之外,也需要尽可能地去连通其他所有的社交网站。这就势必要求有完全的开放性,所有的网站都能够互联互通。 而在分析Google和Facebook的争斗时,屠程远指出,目前Facebook的实现战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Facebook认为每人应该只有惟一的一个身份(脸谱),它认为一个人惟一无法伪造的是自己的人际圈,或者说,人际圈决定了你的身份。的确,真实身份和真实的社会关系是Facebook能够快速发展用户的关键。但实际生活中,用户有多重身份和多个交际圈是常态,强迫用户保持一个身份是不大符合实际情况的。而Google Me这个针对不同圈子的社交中间层很可能就是在打击Facebook的“每人惟一一个身份”的弱点。 其二,Facebook并不完全开放,它视用户的个人数据、尤其是用户的社会关系数据为自己的核心机密和竞争力,并不让用户方便、完整地导出自己的个人数据。Facebook所存储的数据在实质上是所有用户个人数据的集合,如果未来只有Facebook一家独大,所有人的个人数据都集中到Facebook那里,只被Facebook所把控,这是非常可怕的。 从目前所透露出有关Google Me的信息来看,Google恰恰是要针对这两点向Facebook发起挑战,扳回自己有些落后的局面。而Google的出发点,就是要“盘活”用户数据。 用户数据归谁所有? 用户数据如果深陷某个单一的网站,必定导致用户数据完全为某个服务网站所拥有,很难导出和移植,用户被粘滞,信息沉淀,比如用户很难迅速地从一个SNS网站转移到另一个提供同样更好服务的网站,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Facebook与Google之争,“3Q大战” 都是这类矛盾的一个激发。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成晓霞告诉记者,垄断被规范立法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价格的操纵,但是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大多免费提供自己的服务,当消费者没有花钱消费的时候很难谈到说消费者损害的问题。“但是比起直接向我们收钱,许多互联网公司对收集我们的数据更感兴趣。”成晓霞说。 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纵论互联网研讨会”上,博主代表司马平邦也在呼吁,消费者应通过“3Q大战”,透过现象看本质,多多关注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针对蒋涛等人提出的五项基本权利,屠程远指出:“互联网用户的权利其实不仅仅是这五项,用户最大的权利应该是用户个人数据的所有权,即用户对自己在互联网上所产生的个人数据具有所有权,可以任意处置。” 目前用户是无法完全自由地去选择服务的,一个新网站也很难利用用户已有的数据提供新的更好的服务,很多时候只能从空白开始。如果树立了“个人数据所有权”的概念,用户在自己完全拥有自己数据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完全移植自己的数据,自由地去选择另一个服务网站以获得更好的服务。 这样就打破了现有互联网服务模式的误区。现有模式其实就是一种圈地模式——圈得最多的用户及数据,粘滞住用户,并以此构建出非技术性的壁垒,最终走上固步自封的道路,抑制创新,使得新服务进入成本过高。 呼唤开放协议 “从网景开始,到雅虎、谷歌,最后到Facebook,每个互联网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发扬了互联网精神,更加开放。这种精神从互联网早期文化到渗透到整个技术架构和整个运营机制,包括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博客中国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方兴东指出,对中国人而言,互联网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新生事物,所以比较缺乏互联网精神的熏陶,包括网络文化传统。互联网所表达的价值观应该是自由、开放、共享、创新、公平等,决不是造就垄断企业的出现。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指出:“我们希望采用开放标准,这个概念有时候比所谓国际标准更重要,因为开放标准意味着可以公平地竞争,意味着用户可以有更多选择权。造成一家独大,这是很不正常的。” 而在国内,腾讯的通信协议就是封闭的,这样在技术上就很难实现第三方的QQ客户端,其他IM服务也无法和QQ互联互通。QQ客户端只能由腾讯一家来提供,就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用户缺少了选择权,腾讯可以往客户端里任意添加捆绑新的服务,用户要么全安装,要么全不安装,类似当年的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IE;二是无法和其他IM服务互联互通,使得用户无法轻易地迁移到其他IM客户端。通信协议封闭使用户自身迁移到其他IM客户端时无法将QQ里的联系人列表迁移。 “在国外,IM已经被当成互联网的一种基础通信设施,不屑也不敢通过封闭的手段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几乎所有的IM之间都是互联互通的。”屠程远介绍说,XMPP就是最广泛被采用的IM协议,Google的Gtalk就完全支持XMPP,用户甚至可以搭建自己的 XMPP服务器并联通到Gtalk上。其它著名IM服务商如MSN、Yahoo Messenger、ICQ也都开放了自己的通信协议,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第三方客户端。 只有倡导开放,打破现有的这种产业格局,才能确立新的游戏规则。随着新平台不断涌现,无论是Google、 Facebook还是腾讯、百度,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完全收集和控制互联网上的数据,在用户个人数据面前,各网站的起跑点是相同的,着眼点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用户数据提供对用户最有价值的增值服务上来,形成良性竞争关系。用户也将慢慢形成为优质服务买单的习惯,使新服务能有更好的进入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