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月17日,约翰·布德罗(John Boudreau)为当期《华盛顿邮报》撰写了一篇标题为《一杯咖啡和一台电脑:坐在咖啡馆的网迷们寻找爱与生命的意义》的头条报道,对旧金山市最早兴起的一批网吧进行描述。布德罗在文章中写道,那些场所是新通讯网络“旧金山网”(SF Net)的一部分,将从“二十多岁的懒虫”到“物理学家”的每个人联系到一起,为他们提供在线论坛,允许他们以男巫疤痕(Warlock Scar)或极端蟹王(Ultra Crab)等狂拽酷炫吊炸天的网名参与讨论。在当时,互联网还被人们称作“电子公告板”。
那时人们上网做些什么呢?他们卖弄风骚,展示自我存在感;他们发布短篇故事,或者扮演虚假角色——《华盛顿邮报》提到,一位网民经常以14世纪教皇的身份示人。1991年,时年35岁的旧金山人维恩·格雷戈里(Wayne Gregori)创办Sf Net,后者在湾区用户人数约900,其中一半在家上网,另外一半则会选择去网吧。旧金山网吧当时的收费标准是每8分钟50美分。
“这是网络空间的最佳范例。”格雷戈里告诉《华盛顿邮报》。“某种意义上讲,只通过文字认识其他人,甚至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它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小说,一场每天24小时持续演出的戏剧。它有可能让人迷失。”
三年后的1994年,英国设计师伊万·波普(Ivan Pope)重新定义了网吧的概念。波普认为,网吧应将为人们提供上网服务作为主要功用,而不再仅仅将其视为咖啡馆的额外服务。他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举办的一场叫做“美学的未来走向”的活动上提出这个构想。
没过多久,全世界第一间网吧在英国首都落成。网吧名为Cyberia,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使用电脑和访问互联网等日常服务,并按小时向上网用户收取费用。这套商业模式迅速吸引了CEO们的关注。
1999年,欧洲廉价航空公司EasyJet当时的CEO在英国推出了第一个网吧连锁品牌,名字叫做easyEverything: The Internet Shop。该连锁网吧的旗舰店位于伦敦中部的维多利亚站,占地面积达到1万平方英尺,可使用电脑400台,每小时上网收费1.6美元。
2000年,easyEverything将分店开到了纽约时代广场。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专门跑去一间网吧上网的想法,已经显得有点过时。时代在变,人们已经可以在家上网,网络咖啡馆的概念对人们不再具备吸引力。
盗版行为困扰网吧发展
在世纪之交,随着P2P免费音乐分享软件Napster走红全球,在线音乐分享也变得流行。人们开始到网吧非法下载MP3。easyEverything网吧在2000年初推出一项促销服务,允许用户花5英镑拷贝音乐唱片。这一举动令唱片公司大为不满,索尼音乐、环球音乐和百代唱片将这家公司告上法庭,并在一场时间跨度长达18个月的官司中赢得胜诉。2003年1月,easyJet被裁定侵犯版权。
在墨西哥,网吧也成了盗版分子们的作案场所。早在2000年,盗版CD就在墨西哥网吧被叫卖。彼时一家供应商代表在接受科技媒体《Wired》采访时承认:“大家都到这儿来。小孩子们来这儿购买《龙珠》,高龄妇女来这儿购买Encarta 2000。”墨西哥警方甚至曾突袭部分网吧,烧毁盗版CD,同时对网吧所有电脑上的软件进行检查。
问题是在十多年前,发展中国家用户在网吧的盗版行为很难被追踪。2006年,墨西哥三分之一的总人口都使用网吧上网,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多人使用同一台电脑,找出谁是盗版行为肇事者相当不容易。
但澳大利亚情况不太一样。2008年,澳大利亚联邦警署突袭位于悉尼CBD的一间网吧,对该网吧处以8.2万美元罚款,多达40项著作权侵权指控,并要求后者承担法律诉讼费用,同时没收了60台计算机终端和3部服务器——60台计算机终端中储存了总量高达8TB的盗版音乐、影片和电视剧。涉案公司承认了对其犯罪行为的所有指控。
时至今日,相关方面对盗版的处罚变得比过去更为严厉。在澳大利亚有明确的法律条款规定,如果网吧被发现有用户在自己的服务场所内发生盗版行为,将被处于可能超过6万美元的罚款。
盗版丑闻并没有让网吧退出历史舞台。恰恰相反,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去网吧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发送电子邮件或聊天。在某些国家,再度进化的网吧已经成为文化性的场所。
游戏的崛起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互联网络的需求开始上升,但数年前绝大多数人没有在家上网的条件。这推动了亚洲国家网吧数量的迅速增长。截至2011年,亚洲网吧总数量已经超过35万家,而在中国和韩国等国家,游戏玩家为网吧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
根据市场营销公司Peral Research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2011年,游戏为亚洲网吧创造了共190亿美元收入。该报告同时指出,虽然至2011年82%韩国人都拥有家用电脑,但韩国人仍会去网吧——目的只有一个:玩网游。
韩国网游玩家究竟有多狂热?暴雪娱乐在接近20年前推出军事科幻策略游戏《星际争霸》,而后者热度迅速席卷全韩。数百万韩国用户希望使用高配电脑玩游戏,因而大量网吧在韩国破茧而出,在韩国,它们被称作“PC bangs”。虽然很多韩国人家中配有电脑,但网吧电脑的配置更高,更适合在线游戏。
PC bangs今天在韩国依然活跃,据称2007年全国共有超过2.2万家游戏网吧。网吧为玩家提供丰富的游戏选择,高速带宽、性能强大的硬件,但游戏上瘾也演变成了韩国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以至于韩国政府在2011年颁发了一项引发争议的宵禁令:禁止年龄未满16周岁的韩国用户在半夜到凌晨6点之间进入网吧。
网吧在其他东亚国家也曾经历爆发式增长。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期,大量网吧在中国涌现,吸引年轻男性玩家玩网游。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网吧为用户提供更个人化的体验——用户可以租用专属电脑、舒适的椅子、饮料零食、漫画等各种物品或设备。国际彭博社在2007年的一篇报告中指出,日本卫生、劳动和福利部指出,60900名日本人曾在网吧过夜,其中5400人长期住在网吧。事实上,日本的很多网吧都为用户提供夜宿服务,允许用户花费大约15美元在网吧过一夜,而这一费用比租住酒店或租房都要便宜。
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事件都发生在网吧。今年早些时候,某男子在中国台湾地区的一间网吧连续待3天后去世;同样是在今年,一名26周岁的中国女子在某网吧厕所隔间诞下自己的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游戏为网吧创造了大量收入,但在亚洲地区,网吧产业正呈现出下降趋势。过去六年里,在政府的严格监管和整顿下,中国多达13万家网吧倒闭。与此同时,网吧也面临着来自智能手机的巨大冲击。
网吧不死
随着科技进步,曾经为发展中国家大量用户提供上网服务的网吧地位已有所动摇。在尼日利亚,激活移动网络用户人数已从2013月的约3000万,增长至2015年2月的9000万,增幅达到3倍。由于尼日西亚新增网民大都使用手机上网,新兴市场用户对网吧的需求已经开始萎缩。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许多网吧陆续倒闭。根据《Quartz》的报道,泰国、印度、卢旺达,甚至包括相对富裕的中韩等国家网吧数量都在逐渐减少。
但有鉴于网吧的复杂历史,它们的未来也会相当复杂,令人难以预测。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警方称在科罗拉多州,一批新网吧冒出头来,目的是为了绕开当地法律对赌博的监管禁令。5家网吧在4月份被关闭,但其中两家后来又重新开业。这些网吧甚至没有店面标识,打着“经过认证的技巧游戏”旗号——科罗拉多州当地法律禁止老虎机,以及非扑克等“技巧型游戏”的其他形式赌博。
这些网吧无疑将令网吧的整体声誉受到伤害,但也有网吧目标远大,且积极向上。在上个月,NPR报道称一位巴基斯坦律师开办了多家临时网吧,为遍布全欧洲的中东难民提供上网服务。他的网吧开设于欧洲各国边界和高速路段,让难民们可以订餐、购买电话卡或者与自己的亲人用Skype通话。
互联网在变,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网吧也许永远不会彻底消亡。在廉价智能手机流行,星巴克等咖啡馆提供免费Wifi的今天,人们仍然会出于各种目的造访网吧——无论那是涉及到犯罪行为的恶意,抑或纯粹的人道主义。